-
厭氧-缺氧-好氧-簾式膜生物一體化污水處理技術典型應用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6-22 點擊次數: 965次厭氧-缺氧-好氧-簾式膜生物一體化污水處理技術典型應用案例
厭氧-缺氧-好氧-纖維束膜生物一體化污水處理技術典型應用案例污水經格柵和調節池后,經厭氧折流板(ABR)﹑缺氧﹑好氧移動床生物反應器(MBBR)﹑沉淀、纖維束膜生化反應區處理,實現有機污染物和氮、磷、SS的去除。出水經消毒后部分用于纖維束膜反沖洗,其余達標排放。
主要技術指標
對于典型村鎮生活污水,BOD去除率≥90%,COD去除率≥90%,氨氮去除率≥90%,除磷率≥80%,SS去除率≥90%。
技術特點
以MBBR、ABR為核心的生化處理工藝,輔以生物纖維束膜的過濾和生物降解的雙重作用,污水處理效果好。
適用范圍
村鎮生活污水及低濃度有機廢水處理。
工藝流程
化糞池,格柵,調節池,厭氧池,好氧池,膜池,消毒池,出水
生活污水經管網收集進入污水格柵渠,格柵渠內安裝格柵,除去水中較大顆粒的雜物,定期清理格柵固廢。經格柵渠后污水自流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可調節污水水質水量,同時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功能。污水在調節池內充分調節穩定水質后,經提升泵提升至高效纖維束膜生物反應一體化設備內,在設備內污水依次經過ABR厭氧區﹑缺氧區﹑MBBR好氧區﹑沉淀區、纖維束膜生化反應區、清水消毒區等進行深度處理。沉淀區底部污泥通過回流泵回流至缺氧區,其剩余污泥排放至污泥池,定期(6-12個月)清理污泥池污泥,進行集中脫水處理后外運處置。纖維束膜生化反應區出水經紫外線消毒器后流入清水消毒池,部分用于纖維束膜反沖洗,其余部分達標排放。
工藝流程圖如下
污染防治效果和達標情況
項目出水pH值7.23,SS9mg/L,氨氮0.196mg/L,COD15mg/L,BOD3.4mg/L,總磷0.02mg/L,總氮2.37mg/L,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
二次污染治理情況
剩余污泥較少,12-18個月外運至市政污水處理廠脫水處理,或作為市政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使用。
主要工藝運行和控制參數
ABR厭氧區布水方式折流板;停留時間4.0h。缺氧區溶解氧濃度≤0.5mg/L;彈性填料Φ150*1800mm;停留時間4.0h。MBBR好氧區溶解氧濃度2.0mg/L-2.5mg/L;懸浮填料Φ50*40mm;停留時間6.0h;曝氣系統穿孔曝氣系統。沉淀區表面負荷0.6-1.5立方米/(平方米·h);停留時間2.0h。纖維束膜生化反應區設計LV小于8.0m/h;停留時間3.0h。